我是一名拇趾外翻的患者(聽說這是會遺傳的),也想過去動手術,資料查詢外翻情況嚴重的話,是可以健保給付的,也是目前最快的解決方法,手術方法也有好幾種,但真的會一勞永逸嗎? 這是我最大的疑問,因為連醫生也不敢保證,所以也一直尋求各樣的物理治療方法。
通常大多數的人會推薦你穿寬楦頭鞋子,而它理論上只是不要再去壓迫你那可憐的腳拇指而已,但是當你在長時間的走路或跑步之後,腳拇趾關節處的紅腫酸痛的感覺不是正常人可以體會的。
我從2007年開始跑步一直到現在,當我每次跑完步後拇指外翻的疼痛一直困擾著我,也因此一直無法提高訓練量,就這樣斷斷續續的跑著,最長距離也僅止於21K的半馬,一直無法也不敢貿然進入42K的全馬門檻,因為每次完成21K後腳拇指總要酸痛復健將近一個星期,所以讓我不敢想像完成42K後會如何。
一直到2010年"天生就會跑"這本書的出現,我開始想辦法買到了一雙"五趾鞋",原本只是想糾正一下自己的跑步姿勢,改以全腳掌著地的姿勢練跑,但是卻因此意外發現它是一雙最佳的"姆趾外翻矯正鞋",因為它是以正常人的腳模型做成的,剛好用來矯整我這不正常的腳型,其實剛開始我的腳總要花很多的時間去穿它,因為我外翻拇趾位置跟正常腳趾位置差蠻多的,每次都要喬這10跟腳趾蠻久的,後來就逐漸熟練了,神奇的”外翻疼痛情況”也改善了 (請注意是指疼痛,而非外翻情況,你花了幾十年的時間造成的拇指外翻,是不可能穿幾次鞋就恢復原狀的),每次跑完步的痠痛不見了,讓我可以不再有負擔的練跑,2010年10月報名參加基隆忠孝獅子盃馬拉松,作為我人生的第一場馬拉松。
但是”五趾鞋”也不是全無缺點的,以下說說我的看法:
1、使用初期多數人有小腿肌腱酸痛的情況,那是因為你的腳為了避免腳後跟衝擊,會自然的修正為全腳掌方式著地,因而改變了肌肉使用部位,這是可以在持續的訓練下逐漸改善的,我自己是沒有這方面的困擾,只有第一次時有一些些肌肉緊緊的感覺,這方面我想與每個人平時肌肉的訓練程度有關。
2、內部布料接縫處再靠近拇趾關節處,長期下來(我的情況是10K以上)會造成水泡,我初期嘗試在拇趾關節處使用OK繃,但奇怪的是該部位是不長水泡了,但是卻往OK繃下方處長,所以無效,後來在夜市找到3雙100元的較薄的五趾襪,因為五趾鞋必須合腳,購買時要以合腳尺寸為主,太厚的襪子會導致鞋子穿不下或很緊的問題,而我也在搭配五趾襪之後就順利解決這惱人的水泡問題了。
3、鞋子外型的問題:個人覺得美觀的問題是因人而異,有人覺得他很醜,我哥就覺得的長相像極了日本河童的腳,我覺得就因為外型特殊,所以反而不要選擇單一色系,如黑色或灰色,我因此選擇藍色迷彩,搶眼突出,就是要引人注意啊! 哈哈哈!
4、著地時聲音問題:不知使否我個人問題,還是此鞋設計(底薄)的問題,全腳掌著地時總會發出如拍手般,"啪!啪"聲音,傳統跑鞋則無此問題。
5、價格問題:價格高,國內又無代理,購買須託人自國外買回,尺寸是最大的困擾,萬一買到不合腳的要換都麻煩。
6、使用壽命問題:我第一雙選的是KSO系列,不知是否我太喜歡它了,一直穿著它跑來跑去(隨著我參加近來各個賽事與LSD),應該有超過400K吧,腳後跟處居然已經快磨光了,磨出了一條裂縫了,看來快要壽終正寢了,應該是鞋底太薄加上我幾乎都是跑柏油路以及山坡路段,上上下下的所以加速磨耗吧,如果以運動場為主應該不會這麼快,也因此目前正等待我的第二雙SPEED系列入手(我觀察最近的鞋種似乎有加強鞋底耐磨耗的情況,也較適合平常穿著)。
最後,以上為我個人的拇趾外翻加上五趾鞋的使用經驗談供參考,每個人的情況可能不太一樣,穿著初期請勿像我一次就跑個10K以上,不舒服就不要來找我喔!
謝謝大家耐心看完。
- Jul 12 Tue 2011 13:24
五趾鞋使用心得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